1-5月,受疫情影响,我国进出口总额11.54万亿元人民币,下降4.9%。其中,出口6.2万亿元,下降4.7%;进口5.34万亿元,下降5.2%。5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额2.47万亿元,下降4.9%。其中,出口1.46万亿元,增长1.4%;进口1.01万亿元,下降12.7%。
1-5月,外贸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对新兴市场出口下降2.9%,降幅好于整体1.9个百分点,占比提升0.9个百分点至49.7%。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2.8%,增幅好于整体7.5个百分点,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至15.1%。对传统市场出口下降6.5%,占比下降至50.3%。 民营企业出口微降0.3%,降幅好于整体4.4个百分点,展现较强韧性和活力,占比提升2.4个百分点至52.9%。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出口分别下降8.4%、9.4%。 机电产品出口下降4.0%,降幅小于整体0.7个百分点,占比达61.1%。其中,集成电路、电脑出口增长14.5%、1.8%。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境外疫情影响较大,服装、箱包、鞋、玩具、家具等产品出口合计下降20.3%。防疫物资成为出口增长的亮点。口罩带动纺织品增长25.5%,医疗器械、中药材增长33%、8%。 中西部地区出口下降0.2%,降幅好于整体4.5个百分点,占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18.4%。东部地区出口下降5.7%,降幅深于整体1个百分点,占比下降至81.6%。 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原油、天然气、铜、煤炭、大豆等进口价格分别下降21.2%、14.7%、6.3%、4.7%、1.7%,进口量分别增长5.2%、1.9%、12.4%、16.8%、6.8%。仅这些商品价格下跌就拉低进口增速3个百分点。
以服装行业为例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全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961.6亿美元,同比下降1.2%(全国货物贸易出口下降7.7%),降幅较前四个月累计出口同比收窄8.8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受口罩出口的强劲带动,累计出口579.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服装累计出口382.1亿美元,同比下降22.8%。
服装出口大幅下降,主要原因:
月度出口在4月份降至低点。我国服装月度出口1-2月下降20%,3月和4月分别下降24.8%和30.3%,5月当月下降24.5%,降幅较前两月趋缓,4月成为我服装月度出口低点。
对美服装出口受冲击程度远大于欧盟。美国是全球新冠疫情确诊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经济受到较大打击。4月19日,美国财政部与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联合发布一项临时规定,允许新冠疫情期间面临“严重财务困难”的进口商推迟90天缴纳部分种类关税和税费,但“301”条款下加征的惩罚性关税不能享受这项规定。
受疫情和中美经贸摩擦的双重影响。今年1-4月,我国服装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35.2%,成为我出口下滑最严重的市场之一。对欧盟出口下降16.8%,情况好于美国。此外,出口下滑较严重的市场还包括俄罗斯、中国香港和拉丁美洲,分别下降36.8%、40.2%和29.6%。
亚洲市场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日本和韩国是全球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1-4月,我国服装对日本、韩国和东盟出口分别下降9.1%、6.4%和10.9%,受影响情况明显好于其他市场。此外,我对中东和非洲出口分别下降18.5%和17.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下降20.5%,其中对中东欧国家出口降幅相对较小,下降3.4%。
棉制服装受冲击程度高于化纤服装。今年1-4月,我国梭织服装和针织服装出口分别下降22.5%和23.6%,毛皮革服装出口下降30%。服饰品中衣着附件和帽类,分别下降22.8%和21.1%。塑料及硫化橡胶服装出口逆势反增8.2%,增长原因是国外疫情防控对医疗防护服装的需求增长。从服装材质来看,棉制服装下降28.9%,化纤制服装下降15.5%,毛制服装下降34.8%,丝制服装下降26.7%。
防护服出口迅速增长。 据国务院新闻办,3月至5月,中国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防疫物资,其中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套,出口规模呈明显增长态势。口罩、防护服出口已成为今年以来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重要支撑。据海关统计,1-4月,防护服(包含其他无纺布衣物)出口数量5.4亿件,出口金额10.1亿美元,金额同比增长306.1%。
主要省市出口均大幅下降。今年1-4月全国主要服装省市出口均出现大幅下降,前五大出口省市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降幅分别为21%、29.7%、20.9%、15.9%、19.3%。广东下降最为严重,而山东和福建的降幅则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疫区湖北出口服装下降44.3%。
今年1-4月,我国服装进口26.1亿美元,同比下降3.9%。其中针织服装进口下降19.4%,梭织服装进口增长4%,毛皮革服装进口下降24.9%,衣着附件进口下降23.7%,帽类进口增长23%。自越南、意大利两个主要进口来源国进口分别下降12.6%和24.1%,自日本、韩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进口服装逆势增长。
从国际市场情况看,全年需求大幅下降已成定局。3月和4月,美国服装零售分别暴跌50.5%和78.8%,英国服装零售分别下降34.9%和50.2%,欧元区3月服装零售下降38.9%。全球主要服装零售商销售额也大幅下降,H&M 3月1日至5月6日期间整体销售额同比下跌57%,优衣库4月和5月销售额分别下降57.7%和19.7%。5月以来,欧美日等主要市场疫情管控措施逐步放宽,多国零售商店铺开始重启。如果疫情不进一步恶化,市场需求有可能已经触底回升,但势头缓慢。据麦肯锡预测,今年全球时装市场预计下降27-30%,波士顿咨询也预测今年全球时装及奢侈品市场将下降25%-35%。
从竞争国家情况看,我国在美国市场份额损失严重,在日本和欧盟市场份额也持续下降。1-4月,中国服装在美国进口市场份额为20.3%,同比减少8.1个百分点,而越南、孟加拉、印尼和印度的份额分别增加了3.1、1.7、0.7和0.4个个百分点。中国服装在日本进口市场份额为53.2%,同比减少3个百分点,而越南、孟加拉、柬埔寨和缅甸的份额则分别增加了2.2、0.3、0.4和0.9个百分点。1-3月,中国服装在欧盟进口市场份额为26.3%,同比减少1.7个百分点,而孟加拉和土耳其的份额分别增加了0.8和0.4个百分点。
从国际采购趋势看,一方面,一季度中国的疫情加剧了订单向其他低成本国家的转移,但另一方面,中国强大的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在二季度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反而凸显优势,吸引订单回流。据麦肯锡调查,疫情之前没有采购商计划未来五年增加从中国的采购,而疫情发生后,有13%的采购主管预计将增加中国的份额,即新冠疫情略微减缓了移出中国的趋势。原因一是中国应对疫情的成功,成功降低了从中国采购的风险,原因二是中国强大的价值链整合能力,作为原材料供应商起到关键作用。
出口前景:
首先,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提高等因素将从根本上抑制全球对消费品的需求,尤其是服装这种“可选消费品”受冲击最大;
其次,越南等竞争国家二季度开始复工,重新参与对我出口订单的争夺;
第三,美国等国的“去中国化”和“制造业回流”策略也不可避免在中长期内对我出口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虽然防疫物资出口火爆,但防护服由于市场需求显著小于口罩,因此对于服装整体出口的拉动作用不大。预计国际需求在4-5月跌至谷底,下半年随着疫情的控制,出口下滑态势将可能趋缓,但幅度有限,前景不容乐观。
1-3月,我国轻工产品进出口总额1593.5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进出口额的16.8%,同比下降17.6%,降幅比之前有所放缓。其中,出口额1169.1亿美元,占全国商品出口额的24.4%,同比下降18.2%;进口额424.4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进口额的9.1%,同比下降16.0%。
主要特点:
01 轻工大宗产品出口均有较大降幅,但降幅比1-2月收窄,进口降幅相对较小。 02 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出口额均出现较大降幅,其他贸易方式出口额逆势增长。 03 民营企业出口额降幅相对较小,三资企业降幅较大。
近期,轻工商会就1-4月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外贸订单情况对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商品包括箱包、鞋类、家具、玩具、塑料制品五大类商品以及洗护化妆、餐厨用品、玻璃制品、户外用品、宠物用品等行业的重点企业。轻工外贸企业订单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
01 企业目前在手订单多以疫情之前订单为主,近期新开询盘较少。 02 新接订单以老客户的短单为主,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获得新订单有待发挥更大空间; 03 美国和欧盟订单取消情况较多,东盟、日韩、非洲影响相对较小,部分行业订单恢复。
面对疫情,轻工外贸企业积极应对,多措并举保订单、保市场,与国外客户共渡难关。
一、稳住老客户 企业表示积极维护和深度开发老客户是疫情期间增加订单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 二、开拓新市场 积极开拓东南亚、东欧、非洲及南美洲等部分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市场。 三、拓宽营销渠道 加大力度运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 四、部分行业出口转内销趋势加速 在出口难度增加的形势下,部分企业纷纷转向国内市场,努力开拓内销渠道。 五、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 部分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加大研发和自主品牌推广力度,订单逆势增长凸显发展韧性。